企促君导读:美国时间5月2日,有“人造肉第一股”之称的Beyond Meat(BYND)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市场。
Beyond Meat开盘后价格为46美元,较发行价25美元溢价84%。随后,股价继续拉升,收盘时上涨至65.75美元,较发行价涨幅为163%,创下了金融危机以来美股IPO的最佳表现。
出于对健康、动物福利和环境的担忧,消费者正在寻找更多的植物性肉类替代品。像Beyond Meat这样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正在利用这一需求,提供类似牛肉的素食汉堡和其他肉类产品。该公司产品不仅在全美的杂货店有售,而且慢慢的变多地出现在餐馆的菜单上,比如TGI Fridays、Del Taco和White Castle。
尼尔森(Nielsen)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截至1月5日的一年中美国,超市肉类替代品的销售额飙升19.2%,至8.78亿美元。
总部位于硅谷的Impossible Foods已在数千家餐厅推出了自己的无肉汉堡,包括最近宣布的所有汉堡王门店。加拿大肉类巨头枫叶集团旗下的Lightlife Foods也推出了一款植物汉堡。
Beyond Meat曾经的股东,美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商泰森食品公司计划开发自己的肉类替代品产品。
创立于2009年的Beyond Meat一直是人造肉领域比较领先的公司,他们的肉饼是在实验室里用豌豆蛋白、菜籽油和椰子油做出来的。
按照 Beyond Meat过去的调查,吃他们的汉堡Beyond Hamburger的消费者中超过70%的人并非素食主义者,而是想吃更多植物性食品的普通消费者。而市场调查与研究公司 NPD 去年的调查显示平时以肉食为主的美国人里,有70%的人至少每周会有一次吃植物性食品来替代肉食,有22%的人说他们这样做的频率正在变高。
Beyond Meat的创始人伊森;布朗说,肉类产品主要就是这五种成分:氨基酸、脂肪、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和水,而这些元素都可以从植物中提取。
蛋白质是人类所必需的,人造肉提供一切人类能从肉中得到的营养,只不过该肉是由植物原料制成的。人造肉并不是假肉或者肉复制品,而是使用新的技术来再造它。
根据国际观察组织的一份报告,在过去四十年中,全世界内人类对肉类的需求翻了三番,而与需求量同时增长的是畜牧业所必要的土地、水和饲料。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大部分的中小农户生产约一公斤牛肉,大约需要13公斤的谷物饲料、5000加仑的水,这是一个极其浪费资源的饲养过程。
大规模饲养牲畜所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全球变暖。一个总是被人们忽略的数字是,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人类总排放量的14.5%,这一个数字甚至要比我们整天讨论的全球机动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要高。
现阶段,布朗的工厂生产约半公斤肉仅需200克左右的豆类蛋白质原料,而产出相同重量、处理好的线%)或者大豆饲料,而这样的饲料成本还仅仅是肉鸡养殖成本的35%。
17岁时,布朗戒掉了一切肉类,后来连动物制品也不碰。布朗毕业时,父亲问他这世界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布朗说是气候变迁(Climate Change),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与碳排放,是人类社会当前面对的重要任务。
这位全美前十大MBA出身的年轻人,当身边的同学都挤往华尔街或500强时,毅然投身环境事业。他很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标,那就是:改善日益恶化的气候变迁问题。他进一步了解到,养殖牲畜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自然资源耗竭和疾病传播有巨大的影响。
没有食品加工背景的他,竟然从食物下手。2009年,布朗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成立超越肉类公司。他试图用植物原料完美复制动物蛋白,创造出一种真正的肉类。事实上,肉里所含的氨基酸、脂肪、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和水,植物世界里都有。
这一再造的过程花费了Beyond Meat研发团队4年的时间,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直到2013年末才推出第一套产品。
“我们花费了多年时间才研制出合适的口感和质感,让我们的产品和真正的肉类一样可以天衣无缝地融合到消费的人喜爱的菜肴中,增添食物风味。它味道好,蛋白质含量高,不含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我们很有信心消费者将会选择我们的产品。”布朗表示。
布朗找到机会和比尔·盖茨见面,请他试吃植物肉。布朗特地找好厨师,用刚开发好的素鸡肉,精心煮好意大利面、塔可饼等料理奉上。盖茨事在博客中夸赞道,“我根本不能说出超越肉类和普通鸡肉有啥不一样的区别。”随后,《》美食专栏作家马克·彼得曼(Mark Bittman)在一次盲品测试上,吃到了布朗准备的墨西哥鸡肉卷,他没有判断出这是人造肉。
盖茨背书和骗过美食大咖,吸引到CNN、《福布斯》与《连线》等著名媒体采访,超越肉类名声大噪。2014年,超越肉类被《快公司(fast company)》评为年度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之一。
也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款产品的出色,以及未来可能具有的广阔商业前景,比尔·盖茨成为了Beyond Meat的投资人之一,而同时投资此公司的还包括Twitter的两位联合发起人以及硅谷知名投资公司KPCB等投资机构。
2015年底,就像当初找到食品科学家谢富弘一样,布朗在运营方面如虎添翼,麦当劳前任首席执行官唐·汤普森(Don Thompson)加盟超越肉类董事会。麦当劳大咖竟然从推销垃圾食品,改卖植物汉堡了。
“我们希望让大家意识到,减少食肉,不但对自己的健康有益,而且对保护、节约地球资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都有贡献。”布朗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为此,Beyond Meat提出了一个叫做“25/20远景”的计划,即到2020年,人类对肉类的消费量下降25%。“我了解这一个计划听起来有些天真和疯狂,但为啥不这么做呢?况且已经有科学研究表明,这个目标是可完全实现的。”布朗希望,他们的产品能帮助人们实现这个目标。。
人类是不会放弃吃肉的。为了打上肉的标签,人造肉企业和农场主们掀起了一场战役。
2016年的5月,当伊桑·布朗(Ethan Brown)说服美国最大的天然食品和有机食品零售商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副总裁汤姆·里奇(Tom Rich),将该公司研发的产品——一盒由豌豆蛋白、椰子油、酵母味素等蒸煮压制、合成的植物肉——与牛腩牛排和碎牛肉等并列放在超市货架上的时候,那是Beyond Meat的里程碑时刻。
布朗是Beyond Meat的创始人,此前他不断地给美国加州当地的肉类买家逐个发邮件,邀请他们来参加试吃会,收到了清一色的拒信。拒绝的理由简单明了:“我不认为在肉类柜台放一个植物做成的肉饼会有任何吸引力。”
里奇是唯一一个应邀品尝的人。从那时起,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卖“肉”。仅仅两年后的2018年,Beyond Meat提交上市申请,成为人造肉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彼时的它已经入驻1.5万家餐厅、酒店,并给其他服务网点供应“植物汉堡”。根据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最新文件显示,Beyond Meat在2017年和2018年前9个月的营收分别为3258.1万美元和5642万美元。
人造肉大张旗鼓地标签自己为“肉”,并入驻超市和餐厅的举动,让农场主们感受到了威胁,并付诸行动。
今年年初,美国畜牧业协会向美国农业部提交了一份15页的请愿书,要求政府正式定义“肉类”。这个由1万名牧场主组成的贸易组织称,希望与政府机构合作纠正误导性的产品标签。该协会在社会化媒体Twitter上格外活跃,反复申明:我们大家都希望消费的人在购买肉类食品前搞清楚,哪种才是真正的肉。“在我看来,肉这个字应该是指来自活生生的动物的产品。”牧场主、内布拉斯加州独立牧牛人协会主席吉姆·丁克拉奇(Jim Dinklage)说道。
而早在Beyond Meat提交上市申请之前,密苏里州就率先颁布了一项法律,规定只有“来自牲畜或家禽生产的”食品才能在标签上以任何形式出现“肉类”字样,违反这项法律有几率会使罚款,甚至一年的监禁。作为美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全美70%的玉米出自密苏里州,玉米是畜牧业饲料的大多数来自,因而它也成为了第一个对“肉”这一产品标签进行监管的州。
2018年7月19日,美国曼哈顿海滩项目创新中心的开幕式上,用Beyond Meat人造肉制作的汉堡
陆陆续续地,新的肉类标签法案在大小农业团体的推动下,在各州出台。2019年3月初,密西西比州众议院全票通过2922号参议院法案,该法案比之前的更具体,将昆虫蛋白制品也囊括了进来,“包括基于植物蛋白、昆虫蛋白制作的食品和实验室培养的肉类产品,都不能再使用‘肉’这个字作为宣传”。这是美国第15个州在用法律的形式,重新定义何为肉。
然而,在这场“标签”的控制权之战中,代表肉类加工者的北美肉类协会(North American Meat Association,简称NAMI)站在人造肉企业一边,监管事务负责人马克·多普(Mark Dopp)表示,“只有人造肉被称之为肉,它后续的新产品才不会逃避任何适用于传统肉类的规定”。
双方关于“肉”的标签争夺依然胶着。3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检验局展开合作行动,FDA负责管理细胞在实验室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后者则将监督产品的生产与贴标签环节。曾在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Latham&Watkins LLP)做执业律师的任熙对美国联邦法律的管辖等有一定了解,他告诉本刊:“这是联邦立法者已经介入的标志。如果最终联邦法成型,那么在有争议的时候,法院直接会考虑优先适用联邦法。”
可以说,这场针对人造肉的战役对于农场主的重要性,不亚于“牛奶”一词对于乳品行业的重要性。然而,当年的欧盟裁决以牛乳制品行业失败告终——椰奶、杏仁奶等生产商可以在饮料的商品名称中使用“奶”一字。
1月7日,Impossible Foods的CEO帕特·布朗携“不可能汉堡2.0”现身2019年CES展发布会。“不可能汉堡 2.0”可以在烤架上烤,据称比传统汉堡味道更好,胆固醇、脂肪和卡路里也比传统汉堡低
事实上,目前卷入市场争端的还只是人造肉中的“植物肉”。广义的“人造肉”包含两种:一种是以植物蛋白为基础的肉,还有一种是在实验室提取动物细胞、利用生物反应器独立培养得到的肉。目前看来,虽然以植物肉饼为主打产品的两家代表企业——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的产品形态较为单一,即夹汉堡的碎肉饼,但背后资本支持却不可以小看:有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和李嘉诚这类明星投资人,也有美国最大的肉类公司泰森食品(Tyson Foods)、嘉吉(Cargill)这类传统饮食业巨头。
而植物肉至少看起来已经很像“肉”了,这也让它的市场潜力显而易见。以Impossible Foods的植物肉饼为例,其大豆血红蛋白的萃取是一项特殊技术——这种存在于所有活细胞中的带氧含铁化合物,可以使肉呈红色。消费者一刀切下去,植物肉能像肉一样“流血”,目前售价12美元/个。Impossible Foods在美国已和1400家汉堡店合作,其中高端连锁汉堡店Umami Burger已售出超过20万个。能想象,这场人造肉标签之战将愈演愈烈。
虽然目前争端围绕的是“植物肉”,但农场主们更应该担忧的是未来威胁——一旦突破技术瓶颈便可规模化的实验室细胞肉。
按照细胞农业领域专家的乐观想象,这种通过提取动物细胞从实验室“种”出来的肉,从外观、口感到营养成分,都能与真肉媲美。这不再是“植物肉”与“真肉”之间的小打小闹,而是真正的替代性危机。一旦实验室肉的产品突破技术条件,未来肉类生产将不再依赖农场。
虽然有人管实验室肉叫“细胞肉”(Cell-cultured Meat)或者“试管肉”(Tube Meat),但人造肉企业家们更愿意称自己的产品为“干净肉”(Clean Meat)——这又是一场产品的名字与消费心理的博弈。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造肉就是美国NASA资助研究的项目之一,他们试图用人造肉技术来解决太空旅行的食物问题。而直到2013年,荷兰生物学家马克·波斯特(Mark Post)才从实验室内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肉汉堡,耗费32.5万美元。他的团队在标准的组织培养皿中制造出几束牛的肌肉,并在凝胶筒周围种下肌肉细胞,汉堡中夹着的肉片则由实验室养殖出的2万条肌肉组织制成。
2013年8月5日,马克·波斯特在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实验室里。同年他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肉汉堡,耗费32.5 万美元
这个汉堡最后被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买走。布林曾表达过他看中这项技术的原因:“未来可能会发生三件事情:第一,我们全都成为素食主义者,这点可能性不是很大;第二,我们无视一切有关环境的问题,这将导致没办法挽回的环境破坏;那么只剩下第三个选择,我们要做些新的东西出来。”
距离第一块人造肉诞生已经5年过去了,但美国的人造肉企业Memphis Meats 1磅鸡肉的成本依然高达9000美元。作为对比,无骨鸡胸肉在美国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为每磅约3.22美元,这也是为什么这款人造肉至今未能上市的原因之一。
人造肉价格依然高不可攀,于是有公司想到一个出路:生物制造皮革。比如Modern Meadow,它曾是李嘉诚在2014年投资的一家做实验室肉的公司,如今已经悄然成为一家生物皮革产品制造商。这也是成本收益衡量的结果:一方面,肉的造价更高,但肉每单位重量的售价比皮革更低;另一方面,人造肉的监督管理问题要比人造皮革复杂太多。“养殖皮革”是通过动物活体穿刺,采集动物皮肤、肌肉的细胞作为样本,之后将组织分散为单个细胞,将种子细胞在添加有氨基酸、维生素和其他与血清浓度相似的营养的东西的大型容器中进行细胞培养。目前Modern Meadow生产1平方尺的牛皮只需要45天的实验室培育,而传统畜牧业则需要2~3年。
人造肉如火如荼,来自科研界的质疑之声也持续不断——实验室肉真的能解决环境问题吗?成本有可能降下来吗?人造肉所制造的一系列危机,是不是真实的?
质疑之声首先来自牛津大学,有一份名为《世界经济论坛关于替代肉类影响》的白皮书认为,人造肉保护自然环境的论调根本站不住脚。现在实验室培育的肉类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只比畜牧业生产牛肉的方式少7%,而其他替代品,如豆腐或植物则能够大大减少25%甚至更多。白皮书作者之一马尔科·斯普林曼(Marco Springmann)表示:“我们不得已审视,企业是不是真的能够以合理的成本提供低碳排放的产品。”
而从广义的肉类市场来看,人造肉最为人关注的一点是:实验室肉可以只生产消费者最想要消费的那部分,传统肉类销售商对于人造肉的兴趣点也正在于此。以往畜牧业都是整只养殖,而卖肉时只有某些部位容易销售,遗弃掉的肉无法产生利润,如果能够定向生产五花肉、梅花肉和雪花牛肉等,对于销售商来说是极大的好事。
但至少目前,实验室肉离走向肉食者的餐桌还很遥远。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普振(化名)告诉本刊,目前生物学/农学圈普遍认为,微生物蛋白的生产在技术和成本方面更有可行性,实验室人造肉的概念并不被看好。
这牵扯到了一个更实质的问题:高等生命体的细胞本身不可以独立存在,需要一个系统支持,也就是生命体本身。如若要获得真正的实验室肉,细胞脱离了生命体以后,需要外界持续提供支撑。目前成功的案例也只是短期支撑的证明,更何况原料还必须来源于其他生命体的提取物。
“退一万步,如果真的能做到一整套无瑕疵的‘非生命体’的生命体系,我们也就不要说明细胞肉了,直接用这个体系来维持我们的生命就可以了。”普振说。
也许,人造肉技术预示的可能正是整个社会的“实验室化”。温室效应、动物保护、粮食危机的问题并不会随着人造肉的存在而销声匿迹,它只是处理问题的可能手段之一。而一旦实验室肉安全可控、成本降低了,真肉反而会成为一种稀缺的存在。
2年前,Memphis Meats曾声称推出世界上第一颗实验室培植肉丸。
该公司去年夏天生产的一磅人造肉成本接近2400美元,这估计是世界上最贵的肉丸了。
如今,Memphis Meats公司计划于明年内在高端餐厅推出其产品,并在 2021年把价格降低到每磅 3~美元,这样的价格跟杂货店肉类的价格也相差不大了。
这个问题,我们大家可以参考下吃过的人,比如说比尔·盖茨的回答:好吃,原话:It’s pretty good tasting。他认为人造肉是有趣的科学。
①解决现在牲畜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牲畜养殖排放的粪便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排放的气体也是温室气体的一大来源。
抗生素和药物的需求会大幅度减少甚至消除;养殖业动物在圈养的过程会被经常注射各种激素和化学品,很多人在肉类食品安全上的担忧日益增加。
据《世界周刊》报道,在美国,有超过95%的肉类是来自工厂化农场。小鸡通过孵化器孵化出来,能够站立起来后,就会被分拣、打包送到巨大的饲养场里。在终生不见阳光的拥挤环境中长大。
前段时间一则黄牛在死前 12 个小时内注水 120 斤,黄牛被注水时因为忍受不了其折磨向人类流着眼泪下跪求饶的视频也传遍网络。
③能缓解人口压力预计到 2050 年,人口将会达到 90 亿,届时更需要提高食物的产量,无论是植物造肉还是动物肝细胞培养都能极大减少资源浪费。
这样生产的肉可以更加好地避免微生物污染以及使用抗生素,也不需要各种药物,可以更加好地保障安全。但它毕竟是一种与传统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风险点」也跟传统生产不同。
美国农业部和FDA要专门对它进行监管,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他们将联合对这种肉类的生产做监督,以便其可以被安全地出售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哲学家、伦理学家罗伯特·斯帕罗博士认为科学家耽于幻想,忽视了食品的社会和情感的意义,我们真正应当做的,是恢复当地食物生产的多样性,并且采用更加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杰夫·伍德说,口感是最难模仿的属性,这与畜类的饮食上的习惯、年龄和烹饪方法都有关系。他认为,人造肉的口感可拿来做酱料较重的菜肴,如肉酱意粉中的碎牛肉,但实验室里很难培养出羊排或沙朗牛排的替代品。
到底未来如何?谁都没办法预测,不过据了解人造鱼肉也在研制中,研究团队通过非常小的细胞样本在类似于啤酒厂的环境中把它培养成鱼片大小,并探索出从细胞到鱼肉批量生产的方法,团队尝试出的人造鱼肉在质地、口感上都和真正的鱼肉毫无区别。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